掬捧赤诚报国恩——记四川农业大学归国学者的爱国情结
2010-02-26 14:53:33作者:记者:任芳 来源:《经济日报》,2002年4月24日,第1-3版 点击数:
位于长江上游青衣江畔雅安的已有近百年建校史的四川农业大学,在近20年的时间里,388人(次)的各类留学人员,有333人次回国,回国率达85%。改革开放20余年来,该校共取得科研成果45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320多项。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成果300多项,科技应用转化率达到了70%以上。他们以累计约8000余万元的科研经费投入,创造了300多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杨凤,中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的开拓者,由他主持研究制订的我国及川猪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结束了我国长期借用国外畜禽饲养标准的落后局面。
是什么力量把一代代优秀的川农大学子凝聚在一个条件并不优越的环境里并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是“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
孜孜爱国情
四川农大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无论什么时期,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一直保持着一大批对国家对党始终抱有坚定信念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恋国外优越条件,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一生耕耘在农业科教领域的先进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响应祖国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家、川农大名誉校长杨凤教授曾时时告诫学生:我们亲历了日军入侵并蹂躏国人的屈辱史,而出国留学更是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深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老一辈川农人、已故科学家夏定友、杨开渠、杨允奎等学者“终生不忘报国志,矢志追求勤科研”的爱国爱校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川农人。
“我的导师既未出过国甚至连研究生都未读过,但他在所研究的领域取得的成就却在国内外都是闻名的。我感觉在川农大,一进校门你就能受到良好传统的教育,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就会无形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你,哪怕你从未出过国也一样”,现任川农大都江堰分校校长的汪开毓教授说。
1989年留德回国的罗承德教授感叹道:在国外感到很孤独,那不是因为语言不通,而是脚没有踏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
无论是从国外学成归来,还是国内或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自己培养的川农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和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做出应有的贡献都成为了他们自觉的行动。
“川农大可以没有我,而我不能没有川农大。”校长文心田、副校长郑有良讲了川农大人的共同心声。
科技强国志
到过川农大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到,川农大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是靠一种精神拼搏出来的,那一项项成果是从田地里踩出来的,从畜禽舍里蹲出来的,从山林里钻出来的。
有人曾经问著名的玉米专家荣廷昭:为什么在经历那么多曲折后,你还这么钟情于您的工作?
“只要心存对事业和对祖国的热爱、对农民和农村的热爱,什么都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我爱玉米,玉米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每当看到生机勃勃的玉米,尤其看到农民群众因种植我们培育的品种获得丰收时,更是欣慰不已。”
荣廷昭在搞科研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率领课题组凭借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一把尺子、一枝铅笔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实验基地,顶着烈日忍受玉米叶割在身上的疼痛搞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育成了“三高”玉米自交系,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以邱祥聘、曾凡同、王林全教授为代表的三代川农人,为了不让国外鸭种控制我国市场,数年蹲在鸭舍搞研究,终于育成了综合经济性能优于国外鸭种,也是我国第一个水禽商业品种的被誉为“争气鸭”的天府肉鸭及其配套系。
果树专家张志鹏教授和夫人从事梨杂交工作几十年,那片实验果园已完全成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张老的夫人在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说:“我多想继续帮你搞科研啊,但这回可能真的不行了……我死后,你要把我的骨灰埋在你的科研果园里,让我继续陪伴着你搞科研。”
养羊专家徐刚毅一生中从未流过眼泪,但为倾尽全力的扶贫事业却常常潸然泪下。
在川农大,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只要是学农,就意味着要奉献,因为你面对的是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二十几年来,川农大先后与四川的近30个地区和13个省(市、区)的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农科教”、“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地方培训各类人员30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0余万册,编写科普教材40多种,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7亿多亩、优良畜禽新品种近3亿头(只)、林果新品种3000多万株,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0亿元以上。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育成的“冈?D型杂交稻协作组”通过22年的产学研结合,育成推广了26个新组合,累计推广3.6亿亩,增产稻谷266亿公斤,成为我国生产应用的三大类型之一。而就在不久前,周院士却病倒在两院院士学部会的讲台上。
在川农大,许多功成名就的老专家、老教授不顾年迈体弱,许多中青年专家不顾家庭困难,寒来暑往,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平原沃野,还是边远山区,到处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
曾伟光副教授十几年前在国家贫困县三台搞扶贫,和当地的群众吃住在一起。一次感冒后转成肺炎,医生要他休息,他说:“农民心里着急呀!不能错过了季节。”他白天工作,晚上输液,他说这叫工作养病两不误。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当地的团结水库从原来的亏损单位变成了全国有名的柑桔基地。
川农大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梯精神体现出了另外一种对社会和他人的无私奉献。数量遗传学专家高之仁教授经常帮助提携中青年专家成长,在科研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将以自己名义申请的课题经费全部划转到研究室较年轻的同事名下以支持其搞科研。
全国师德标兵张仁绥经常说:“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自己就要做好每一个细微之处。”为了扶持年轻教师的成长,她不只一次把荣誉让给他人。中青年教师这样说:“川农大取得如此多的科研成果,获这么多大奖,都是因为站在老一辈专家肩膀上取得的。”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一种力量来支持,川农大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那就是精神的力量,爱国的力量。
杨凤,中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的开拓者,由他主持研究制订的我国及川猪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结束了我国长期借用国外畜禽饲养标准的落后局面。
是什么力量把一代代优秀的川农大学子凝聚在一个条件并不优越的环境里并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是“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
孜孜爱国情
四川农大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无论什么时期,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一直保持着一大批对国家对党始终抱有坚定信念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恋国外优越条件,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一生耕耘在农业科教领域的先进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响应祖国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家、川农大名誉校长杨凤教授曾时时告诫学生:我们亲历了日军入侵并蹂躏国人的屈辱史,而出国留学更是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深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老一辈川农人、已故科学家夏定友、杨开渠、杨允奎等学者“终生不忘报国志,矢志追求勤科研”的爱国爱校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川农人。
“我的导师既未出过国甚至连研究生都未读过,但他在所研究的领域取得的成就却在国内外都是闻名的。我感觉在川农大,一进校门你就能受到良好传统的教育,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就会无形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你,哪怕你从未出过国也一样”,现任川农大都江堰分校校长的汪开毓教授说。
1989年留德回国的罗承德教授感叹道:在国外感到很孤独,那不是因为语言不通,而是脚没有踏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
无论是从国外学成归来,还是国内或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自己培养的川农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和cmd体育在线_备用网址登陆做出应有的贡献都成为了他们自觉的行动。
“川农大可以没有我,而我不能没有川农大。”校长文心田、副校长郑有良讲了川农大人的共同心声。
科技强国志
到过川农大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到,川农大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是靠一种精神拼搏出来的,那一项项成果是从田地里踩出来的,从畜禽舍里蹲出来的,从山林里钻出来的。
有人曾经问著名的玉米专家荣廷昭:为什么在经历那么多曲折后,你还这么钟情于您的工作?
“只要心存对事业和对祖国的热爱、对农民和农村的热爱,什么都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我爱玉米,玉米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每当看到生机勃勃的玉米,尤其看到农民群众因种植我们培育的品种获得丰收时,更是欣慰不已。”
荣廷昭在搞科研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率领课题组凭借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一把尺子、一枝铅笔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实验基地,顶着烈日忍受玉米叶割在身上的疼痛搞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育成了“三高”玉米自交系,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以邱祥聘、曾凡同、王林全教授为代表的三代川农人,为了不让国外鸭种控制我国市场,数年蹲在鸭舍搞研究,终于育成了综合经济性能优于国外鸭种,也是我国第一个水禽商业品种的被誉为“争气鸭”的天府肉鸭及其配套系。
果树专家张志鹏教授和夫人从事梨杂交工作几十年,那片实验果园已完全成了他们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张老的夫人在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说:“我多想继续帮你搞科研啊,但这回可能真的不行了……我死后,你要把我的骨灰埋在你的科研果园里,让我继续陪伴着你搞科研。”
养羊专家徐刚毅一生中从未流过眼泪,但为倾尽全力的扶贫事业却常常潸然泪下。
在川农大,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无私奉献歌
“只要是学农,就意味着要奉献,因为你面对的是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二十几年来,川农大先后与四川的近30个地区和13个省(市、区)的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农科教”、“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地方培训各类人员30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0余万册,编写科普教材40多种,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7亿多亩、优良畜禽新品种近3亿头(只)、林果新品种3000多万株,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0亿元以上。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育成的“冈?D型杂交稻协作组”通过22年的产学研结合,育成推广了26个新组合,累计推广3.6亿亩,增产稻谷266亿公斤,成为我国生产应用的三大类型之一。而就在不久前,周院士却病倒在两院院士学部会的讲台上。
在川农大,许多功成名就的老专家、老教授不顾年迈体弱,许多中青年专家不顾家庭困难,寒来暑往,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平原沃野,还是边远山区,到处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
曾伟光副教授十几年前在国家贫困县三台搞扶贫,和当地的群众吃住在一起。一次感冒后转成肺炎,医生要他休息,他说:“农民心里着急呀!不能错过了季节。”他白天工作,晚上输液,他说这叫工作养病两不误。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当地的团结水库从原来的亏损单位变成了全国有名的柑桔基地。
川农大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梯精神体现出了另外一种对社会和他人的无私奉献。数量遗传学专家高之仁教授经常帮助提携中青年专家成长,在科研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将以自己名义申请的课题经费全部划转到研究室较年轻的同事名下以支持其搞科研。
全国师德标兵张仁绥经常说:“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自己就要做好每一个细微之处。”为了扶持年轻教师的成长,她不只一次把荣誉让给他人。中青年教师这样说:“川农大取得如此多的科研成果,获这么多大奖,都是因为站在老一辈专家肩膀上取得的。”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一种力量来支持,川农大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那就是精神的力量,爱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