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教育大会吹响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本网推出【强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专题栏目,报道你我身边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一线教师们,倾听他们默默育人的点滴故事。
座右铭: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
个人简介:赵茂俊,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共11部;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主持及主研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评“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松柏之志,经霜弥茂;求真至善,登崇俊良。
赵茂俊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奋战在教书育人阵地。她是平凡的,因为她只是川农大躬耕教坛的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是中国教师在教书一线坚守的缩影。平凡之路的坚持铸就了不平凡,因为她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用爱点亮了一众学子的青春梦想,引导他们怀揣着梦想继续在更广阔的沃野中施展川农人的青春才干。
回望来时之路,赵茂俊用40年的芳华,始终践行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谱写了教书育人的赞歌。
坚守教学,有爱方有责任
赵茂俊的教学生涯,涵盖了从职业教育到博士精英人才的多学段培养经历。三尺讲台上经验的沉淀,40年光阴中初心的坚守,让赵茂俊逐渐形成了以爱为基调、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怎么教的问题上,赵茂俊尤其注重课程的育人价值,她创新大胆地跳出化学知识点罗列讲授的窠臼,利用化学学科在学科交叉中的关联性、整体性以及生活实用性,立足社会发展大问题、瞄准人才培养大任务、聚焦职业匹配大观念,精心选取与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从单向的输出走向双向的互动,从机械化的学习转变为意义性的理解,着力提升了专业同学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有爱才有责任。早在90年代初,赵茂俊曾教过一个职教班。由于职教班的学生是职业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入大学,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所以《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便成为压在同学们专业学习上的一座大山。作为任课教师,赵茂俊不歧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从细处入手,从实处发力,将温暖和情感倾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课上以通俗易懂的讲解深入浅出,课后主动答疑解惑传授经验。对于学生疑惑的地方,她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她也总是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赵茂俊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劳利用课后时间,终于补齐了班里学生在高中阶段欠下的化学基础,跟上了课程进度。在鼓励与进步中,大家也喜欢上了化学,逐渐有了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心得,并且经常主动找老师讨论问题、交流心得。辛勤的付出取得了成效,期末考试时,全班全员顺利通过《无机及分析化学》,甚至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80分以上。
从入脑,到走心;从认知,到行动。专业课抑或公共基础课,多年来赵茂俊始终如一地对待每一堂课,同学们自发且真诚的感谢仿佛成为了她期末课程收官的固定标志。去年年底的课程结课后,食品学院的钟同学向赵茂俊发了这样一段话:“赵老师,您的化学课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高中没有学过化学,面对着基础薄弱的我,感谢您从来不嫌弃我提出的问题,而且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帮我讲解。我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荣幸。”
在赵茂俊的课堂,化学仿佛不再是冰冷的方程式和元素符号,她入情入理的讲解如同美妙的交响乐,让学生入脑入心。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原来如此之大。
传承科研,敢疑才能突破
实验室深夜的灯,照亮了赵茂俊在科研上探索前行的路。多次失败后的重新尝试,司空见惯中的勇敢生疑,终于有了科研新成果的产出。试管与烧杯在手中交相呼应,各种精确溶液碰撞后发生的奇特反应,让内心满溢着随时可能产生化学新成果的希望。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赵茂俊在科研上深耕的决心,无形中已成为了年轻师生的榜样。
身为师者,首当传道。赵茂俊始终坚信,传道授业解惑不应仅仅局限在科学知识的讲授,首先应上升到科研精神的传承。那些引导学生在科研上决绝攻坚、锐意进取的时刻,如今都成了心中的美好回忆。
“我还记得有一次实验一直没有成功,那天看着实验数据又一次失败,我当时就哭了,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多亏赵老师,耐心帮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带我找准方向,我才能顺利完成实验!”
“赵老师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启蒙,她让我始终保持的‘存疑’态度,帮助我我从文海中脱离,也成为了我研究生期间科研进步的动力。”
“我做毕业设计时,赵老师一遍一遍地指导修改,她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赵茂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指引着学生将树立远大理想根植于脚踏实地深耕专业,让川农学子在更高的领域发声、在更大的舞台追梦,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了一股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协作团队,能拼终会攻坚
赵茂俊曾担任过多年的化学生物学系主任,期间,她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带领年轻一辈教师勇于开拓进取,带领团队教师深度协同、集体研讨,以在三尺讲台守住思想阵地为基础,以组建跨学段、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为目标,勇于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积极碰撞新火花,共筑育人合力。
新潮思想与丰富经验的相互碰撞,让教书育人的火炬接力传递,也常点常亮。她带领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教学;并尝试综合性、设计性及开放性实验改革;积极带领本课程组老师建设机考平台,实现计算机考试的新模式探索。经过不懈的努力,赵茂俊及其团队的教改效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先后编写教材十余部,其中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副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为了助推化学生物学专业实现深度发展,面对着一场又一场的攻坚战,赵茂俊从来没有退缩过。从专业申请、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到师生的科学管理,她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师资队伍建设、化学实验室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增强,科研水平的提升到化学学科正高职称评审权的申报以及生物资源化学学科点的申报等,这些都饱含了她的心血。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赵茂俊与系室教师共同努力,加强学科内集体教研,融合学科间协作整合,夯实学段间统筹衔接,终于化学生物学系陆续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以前只能上基础课的小教研室发展为拥有化学生物学(本科)、应用化工技术(专科现已撤销)2个跨学段专业,并且拥有正高、副高职称评审权、拥有化学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博士点的大系,化学生物学专业现也被成功认定为省级一流专业。专业建设的进步为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从理学院走出来的学生,也有了施展才华更广阔的天地。
根之茂者其实遂。光鲜荣誉的背后,彰显的是赵茂俊在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的不凡能力,而不凡的能力,来源于日积月累的经验沉淀与敢于突破舒适圈的勇毅。
40年仿若一晃而过,但赵茂俊在教书育人道路上抒写的美好芳华,于年轻老师而言,是前行道路上的榜样,于青年学子而言,是筑梦之旅中的指引。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赵茂俊始终在用自身的努力影响和带动着青年一代教师的发展,也引领着一届又一届的青年学子在红色最强音中自信展示川农人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