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就像十教钟上定格的指针一样,时间也在那一刻隽永,嵌进历史,谱成一曲命运抗争之歌,绵绵不休。大地震之后,老师们为了安抚紧张的学生,妥善解决同学们衣、食、住的问题,站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肩负起了教师的天职:帐篷下的慰问、服务站的守候、送病员路上的慈爱,编织成浓厚的感情网,连接并温暖着每一同学的心。
1.沙哑的坚持
最近几天雅安的天气总是闷热,农学院团总支老师向刚在服务点和同学们一起忙碌着,或许是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吧,向老师显得很疲惫,可他却一刻也不停歇,嗓子哑了,他依旧在现场指挥工作有序进行;双手累了,他依旧不停地把一包包装好的衣物放上车子以便运走。在农学院的服务点上,雨棚由于下雨产生积水,很容易就会下落,向老师疏散了周围的同学,排出积水,他不顾自己的裤子和鞋子被溅起的积水弄湿,转身又投入下一轮的忙碌中。离开的时候,炎热的天气使得帐篷内更加闷热,向老师坐在凳子上稍微休息一下,便又忙碌起来。谢谢您,向老师,谢谢您在沙哑中的坚持,在疲惫中的执着。
2.不是采访的采访
刚刚到农学院服务点,对忙碌的农学院杨开烈老师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笔 者: 杨老师,可不可以打扰一下,做一个简短的采访?
杨老师:为什么采访我?去采访那些忙碌的学生,他们才是最辛苦的。
笔 者: 那杨老师能否就5月12日,也就是地震当天,您送伤员去医院的故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呢?
杨老师:那天啊,其实不管是遇见谁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帮忙的,只是我遇见了而已。20分钟,只开了20分钟的车把他送了过去。
还准备问些什么,杨老师已帮忙打包衣物了,他转过身来说:“我做的都是小事,这些事不用写。”所以,我认为这算不上正规的采访。看着满头大汗的杨老师不停地奔走忙碌,忽地,我心底涌上一股暖流,惬意而温和。
3.在衣服堆中的她
乍一看,没有认出那位束着马尾,不停地折衣服的杜娟老师。由于捐赠的衣物源源不断,来人也络绎不绝,衣服又必须分批清点打包,杜老师便和同学们一起扎进衣堆。束起头发一直奔忙的她看上去就像邻家大姐姐,亲近又亲切。
这几天,我们总见到这样一个又一个老师疲倦而又忙碌的身影,突然间,我们觉得自己成了最幸福的“难民”,因为有老师们的庇护,有老师们的眷顾,所以我们很幸福,我们很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