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不是舞者,却拥有一方高贵的舞台;他们不是演员,却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跳出美丽的舞步,不断点燃学子们创新才智的火种。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本网特别策划了“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系列专题报道,希望通过展示身边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收获你我,启迪众人。
……………………………………………………………………………………………………………
人物小档案:刘诚,男,198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工作三年,现任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任,担任数学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学专业课(数学模型、最优化、灰色系统、数据分析)教学工作。擅长数学建模、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非线性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
运动场上,他是学生篮球友谊赛上的健将,课堂之外,他是同学们的知心“诚哥”。
他是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任刘诚,在教学上他立足高远,从综合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面”看数学的知识“点”,从教授数学的课堂“点”拓展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面”。
谱 “多言堂”的交响曲
诚哥的课堂上,学生是少不了的主角。每一堂课,诚哥都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站讲台,讲《数学模型》、《数学文化》,分析感兴趣的知识点。
台上几分钟,台下下大功夫。为准备几分钟的讲演,同学们四处收集整理资料,提前讨论将要学习的知识。“学生上台讲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要收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幻灯片,还要试讲,这样下来让学生有很大收益。”这种互动探讨式的教学方式摆脱了“一言堂”教学的强制灌输方式,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加速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
讲演的一道道程序历历在目。讲演前泡在图书馆查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讲演稿,试讲。正式上台讲演时,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上台演讲过的一位同学回忆,当时自己选讲的题目是三次方程的奥妙,为了这个选题,他把三次方程解产生的历史过程及相关故事都查了一遍,印象十分深刻。
寻基础学科的“价值定律”
在诚哥眼里,数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更是一门运用性强,运用范围广的学科。为了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他申请开设《数学实验》课,把数学从抽象的分析请进实验室,让同学们“触摸”到数学的光芒,训练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抽象的符号变成了计算机处理的程序,抽象的数理分析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同学们感叹:“数学太有用了!” 而今这门课程已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支撑后续专业学习。
诚哥思考如何教授数学,又用数学来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一次普通的聊天引起了诚哥的思考:他的一位高中同学怀孕后一直很胖,临产时医生判断胎儿超重,属于胎儿肥胖,但最终小孩出生时只有7斤3两,并未超重,而另一位朋友怀孕后一直很瘦,临产时体重增加了20斤,医生判断胎儿约4斤多,可能营养不良,但出生以后却有5斤8两。
医院的不精确的孕妇B超检查,成了诚哥心头一个“数学题”。他作出了“B超机里植入的软件所采用的数学方法不标准”的假设,开始查阅文献资料,设立了《基于BP网络胎儿体重预测方法研究》的课题。学生以此为题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得到了校区的资助。“不仅是想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更是想让学生明白科研是来源于生活,来源实践。”诚哥引着学生在生活中找问题,立课题,寻找一个又一个解决方案。
辟思维方式训练基地
新学期开始,都江堰校区的公选课列表上增开了一门《数学文化》,近170人选修了该门课程,主讲这门课的正是诚哥。“数学学习是学习它的思维、方法。”在诚哥看来,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挖掘数学中的文化因素,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方式,让同学们在知识交叉学科融合的课程学习中游刃有余,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创造能力。
他十分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为了让数学建模活动固定有序,他鼓励学生创建数学建模协会,自己亲自担任指导,组织开展了一次又一次数学建模竞赛,不但收获了多种奖项,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以赛促学,培养了团队合作、自主创新的意识。
三年来,刘诚共承担数学课程9门,教学班次达34个教学班,教学学时数近2300学时,教授学生人数近2400人 。每一堂课都不是按部就班地简单重复,而是俯览全局地理顺学科,让数学成为一门通识学问,一种尖端技术,一项优雅艺术。